冷冻水系统的操作
“空调用冷水机组一般是在标准工况所规定的冷水回水温度12℃,供水温度7 ℃,温差为5℃的条件下运行的。对于同台冷水机组来说,其运行条件不变,外界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冷水机组的制冷量是一定的。此时.通过蒸发器的冷水流量与供、回水温差成反比,即冷水流量越大,温差越小;反之.流量越小,温差越大所以,冷水机组工况规定冷水供回水温差5 ℃,这实际上是规定了机组的冷水流量。这种冷水流量的控制就表现为控制水通过蒸发器的压力降在标准工况下,蒸发器上冷水供回水压降调定为49kPa (0.5 kg/cm ) 。
在冷冻水系统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以下几种误操作:
(1)一些空调主机房的操作人员开机时未严格按照机组的运行参数调节冷冻水进出水压力降.往往调得高于运行参数,当压力降过高时.不是关小冷水泵出水阀.而是采取打开另一台不运行机组蒸发器进出水阀.将过多的水从另一台机组蒸发器放走.以降低压力降,导致人为增加冷水泵的运行电流,造成电的浪费。
(2)开机时.未先将不开机组蒸发器上的进出水阀关闭,造成一部分冷水从不开的机组蒸发器内流走,影响工作状态下机组的制冷效果。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就以两台机组(分别简称为A机和B机)为例,谈谈这种误操作的危害若A机开启,B机不开.A、B两机蒸发器进出水阀均打开。此时,设满足A机蒸发器冷冻水进出水压力降49 kPa(0.5 kg/cm )的流水量为100kg/s 由于A、B机蒸发器均有水流经过,理论上流经A 机蒸发器的冷冻水只有50 kg/s,另50 kg/s从B机蒸发器流走。实际上只有流经A机蒸发器的50 kg/s冷冻水被制冷机降温经降温和未降温的各50 kg/s冷冻水在出水总管汇合后,水温必定比从A机送出的冷冻水温高由于这种误操作人为产生的已升温的冷冻出水.送至各用冷场合后.其制冷效果必然降低。这种误操作人为地减少了机组的制冷量,难以满足各用冷场合的要求。同时,由于流经A机蒸发器的水量减少了,A机出水温度自然会低一些,往往给操作人员带来错觉,认为机组的制冷效果不错.实际上回水温度上升.必然延长机组的运行时间。主机、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风机等设备加在一起算,浪费电相当严重(蒸发器进出水温差大,是由于水的流量小引起的)。
(3)上一项误操作出现后.A机蒸发器进出水压力降肯定会减小。有的操作人员不是将B机蒸发器的进水阀关闭,加大A机蒸发器进出水压力降.而是错上加错,采取增开一台冷水泵的方法解决增开水泵后,虽然提高了A机蒸发器进出水压力降.但增开冷水泵完全没有必要,这等于是二台冷水泵对二台蒸发器工作,纯粹是浪费。
以上三种误操作.在深圳及广东其它地方均有发现,主要原因是:
(1)操作人员不了解机组的运行原理,仅仅满足于能开启主机就行。
(2)操作人员怕麻烦,不愿去调节水阀,怎么方便就怎么操作(有的机房位置小,水阀安装在高空,水阀阀杆长,旋转圈数多.操作起来不方便)
(3)有的操作人员甚至管理人员误认为增加冷冻水压就必然增加制冷量冷冻水系统正确的操作方法是:(1)开机前关闭不运行机组的冷冻水进水阀,防止窜水现象发生。(2)打开需运行机组蒸发器上的进出水阀,开启相应的冷冻水泵,将蒸发器进出水压力降调至49kPa(0.5 kg/cm )左右(可根据机房的实际设计压力降调节,一般以能克服管路中的阻力为基础,尽量降低压力降,以减少水泵的耗电量)。(3)若水泵启动后.发现进出水压力表指针摆动太大,说明冷冻水系统有空气.需排气后待压力表指示正常才能继续下一步的操作。(4)操作中无论开几台机组,均是一台冷冻水泵对一台机组(匹配要一样)。
- 相关文章:
氨制冷系统中管道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2015-3-12 22:54:45)
氨制冷系统和氟利昂冷库哪个更有优势 (2015-3-11 12:42:53)
氨制冷系统改氟制冷系统科学吗 (2015-3-11 12:36:38)
蒸发温度的变化与制冷量、功耗的关系 (2014-2-21 20:51:39)
制冷系统运行参数的调整 (2014-2-20 21:4:48)
制冷系统运行参数的分析 (2014-2-20 20:36:39)
制冷设备的放油操作步骤 (2014-2-19 19:30:50)
制冷系统运行时的巡视检查 (2014-2-3 12:18:46)
冷却塔的运行操作 (2014-2-2 12:52:6)
氨泵的运行操作 (2014-2-2 9:24:12)
如何确定制冷系统启动方案 (2014-1-24 12:39:44)
制冷系统负荷试运转的介绍 (2014-1-22 9:41:13)
- 留言列表: